文物鉴赏常识之-古钱篇

  • 发布时间:2024-01-20 14:24:06   发布者: 南江博物馆   查看:0次   来自: 南江博物馆
  • 中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其古钱亦以 历史悠久、币材广泛、种类繁多、数量巨大闻名于世,在世 界古钱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钱的发展演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 我国古代有独具特色的货币体系,实行以铜铸币为主的 多元化的货币制度,其种类之纷繁,形制之多样,变化之 万绪千端,令人炫心骇目。综观其发展变化,大体可以分 为五个阶段,即刀布園贝时期、半两钱时期、五铢钱时期、 通宝钱时期、铜元时期。

    刀布閨贝时期,是我国铜铸币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 铜铸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后期仿实物货币天然海 贝而铸造的无文铜贝。至东周,货币经济确立,铜铸币也 脱离了滥觞阶段。当时诸侯割据,七雄争霸,货币也极不 统一。按其形制可分为刀币、布币、園钱和贝币(蚁鼻钱) 四大类。钱币形制的多样性,铸造和流通的分散性、区域 性,是这个时期货币制度的突出特点。

    半两钱时期,从秦统一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 年)秦始皇统一货币,将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类型统一为 秦国的方穿圆形的半两钱,确立了古钱的外型基础。半两 钱时期虽然短暂,但作用和影响十分巨大,形制也较复 杂,有战国半两、秦代半两、汉八铢半两和四铢半两之分。

     五铢钱时期,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直至 唐高祖武德四年(S21年),前后七百余年。这期间,政治 上风风雨雨*经济上时荣时衰,既有比较稳定的、强大的 中央集权主'朝时期,又有战乱的、分裂割据时期,因此货 币也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从整体上看,主要以五铢钱为 主,汉武帝至陏各个朝代都曾铸行过五铢钱,包括两汉五 铢、蜀五铢、梁五铢、北魏五铢、北齐五铢、隋五铢等。除五 铢钱外,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又不时发生脱离五 铢钱体制的情况,如王莽和北周的币制改革,莽钱有错 刀、契刀、六泉十布、货泉、货布、布泉等,北周钱有永通万 国、五行大布、布泉等,另有后赵“半货”、夏“大夏真兴”、 前凉“凉造新泉”、成汉“汉兴”等钱币。在一系列偏离五铢 钱体制的倾向中,出现了中国古代铸币史上的几个第一: 蜀汉“直百五铢”背文“为”字是方穿圆钱最早记铸地名 的;成汉“汉兴”是最早使用年号为钱文并且最早采用隶 书钱文的;夏“大夏真兴”是最早以朝代名和年号入钱文 的。

     通宝钱时期,从唐高袓武德四年(621年)铸“开元通 宝”起,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废“宣统通宝”止。这一时 期改变了以重量名钱的方法,而以“宝文”名钱,即用“通 宝”、“元宝”、“重宝”等宝文名钱。宋太宗铸“淳化元宝”以 后,用宝文再冠以铸钱时的年号名钱,成为定式。这时间, 尤以两宋钱最引人注目,其数量居历代古钱之首,其特征 也十分鲜明:一是宝文比较复杂,特别是南宋宁宗嘉定铁 钱花样翻新,不但有元宝、通宝,还有之宝、真宝、永宝、万 宝、珍宝、兴宝、全宝、泉宝、洪宝、新宝、至宝、崇宝、安宝、 正宝、封宝、隆宝、用宝等名目。二是年号钱极多,太宗以 来,几乎各帝每改元一次便要铸造新年号钱币。南宋钱还 用背文记铸年,从孝宗淳熙七年开始,至度宗咸淳八年 止,其间几乎没有中断,可以串连起来。故古钱学者说北 宋钱以背有文者为贵,南宋钱自淳熙以后又以背无文者 少。三是铸大小不同的钱,同一钱名的钱币值有小平、折 二、折三、当五、折十、当二十等,南宋的钱牌(一种长条 形,顶有圆穿的特殊形制的钱币)其面值动辄百文以上。 四是钱文书体和书法多样化,书体从篆到隶、楷、行、草, 应有尽有,钱币的铸造和书法艺术紧密结合起来。在此基 础上,对子钱盛行,自北宋仁宗天圣元年至南宋孝宗淳熙 七年,每易年号,大都铸对子钱,几乎成为定式。淳熙七年 以后,钱文逐淅用端庄秀丽的宋体字代替以往变化多端 的书法形式,不再铸对子钱。五是从始至终,铜、铁钱并 行,并各有不同的流通区域。两者形制相同,但铁钱比同 名铜钱厚重。宋以后,由于纸币发达,同时明中晚期银正 式取得主要通货资格,铜钱逐渐退居比较次要的地位,铸 造量大为减少。明代因避朱元璋“元”字讳,钱文不称元宝 而均称“通宝”,直到清咸丰年间发行大钱时又才恢复使 用“元宝”、“重宝”之称。另外,少数民族政权铸行的钱币 (如西夏钱、辽钱、金钱等)以及农民起义政权铸行的钱币 (如宋初“应感通宝”、元末“龙凤通宝”、“天启通宝”、“天 佐甬宝,,笔)均值得重视。

     铜元时期,从清末d北伐前。这时期铜币形制已较传 统的方穿圆钱发生了质的变化,形圆无穿,显受外国铸币 影响。从时代上看,已不属古钱的范围了。

    我国古钱币材广泛,除铜铸币外,较常见的还有海贝 (包括仿海贝的石、骨贝),金、银币,铁、铅币以及纸币等。 海贝是我国古代最初使用的一种实物货币,大概起源于 新石器时代晚期,通行于夏商周三代。金、银币起于东周, 明中晚期以后银正式取得主要通货的资格。纸币起源于 北宋,以元代最为发达。清光绪、宣统时期各种商号、银行 的兑换券和钱票、钞票加入流通,使纸币增添了新的内 容,进入新阶段。铁、铅币的形制均与同时期同名铜钱一 致,与同名铜钱同步发展和消亡。

    古钱虽量大体小,但作为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 文化遗物,古钱的历史、文物以及鉴赏价值是不可低估 的。美国著名钱币学者哈利•福勒认为:“硬币和纸币成 为人类物质文明的组成部分,已历时2500年了,它们永 远记载着各时代对艺术、商业、战争、政治、宗教、社会的 认识。”古钱的价值显然是其它文物所不能替代的。

     钱币作为美术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世界范围 看,古代钱币分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体系和以古希腊 罗马为代表的西方体系。西方体系的钱币常用人物、禽 兽、花卉等为图案装饰,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美术怍品, 尤其是古希腊钱币,更是在美术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人 认为中国古钱装饰以文字为主,基本上无写实写生的图 型,故无美术价值可言。其实不然。中国古代钱币亦具有 很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古钱艺术包括钱币本身的形状、穿 孔的大小、轮廓的阔狭、锏质铜色的配合、钱文的书法等 方面,即集中体现于它的形制美和文字美,这是希腊、罗 马体系的钱币所不具备的。通行二千多年的方穿圆钱,外 圆内方,在其结构的布局、虚实等方面给人以平衡、周正 的美感。特别是包环在钱边、穿孔上的内外廓兴起后,配 上对称布局的钱文,更有一种静中寓动、柔中见刚的意 境。

     中国古钱币文的艺术美,为历代古钱学者和收藏鉴赏 家所乐道。书画不分家,是中国美术的一个传统。在线币 这个小洞天里,书法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正如清代 著名的古钱学家李佐贤所说:“刀布之古文奇字,多六书、 说文所未备,汉唐以后之泉则篆、隶、真、行,一代之书法 俱在,是文字变化之考究,更胜碑版也。”币文之中,不乏 著名书法家的手迹,如欧阳询的八分书“开元通宝”,宋徽 宗的楷书瘦金体“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党怀英的玉著 篆“泰和重宝”,周伯琦楷书“至正之宝权钞”等,都具有相 当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宋徽宗钱币,历来受人们所推 崇,“所铸范各一体、体各一态,或如美女簪花自然窈窕, 或如天孙织绵,文彩斑斓。若宣和、政和、大观、崇宗、圣 宋、重和等,靡不骨秀格清,令人意远。”除著名书法家的 手迹外,币文之中更多的是出自不知名的作者之手,这中 间亦不乏佳作,如战国方足平首布,币文书无定势,字无 定法,有的字几乎难以找到相同的体势,其规范程度虽不 能与钟鼎文字相比,但线条引曲,方圆不拘,直笔下垂多 呈针状,注意对称,照顾书法整体艺术,与玺印有相似之 处,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堪可玩味。又如王莽货布,币文 书体为悬针篆,“势有若针之悬锋芒”,篆法刚中寓柔,纤 细秀丽,布白疏勻,清晰工整,堪称钱文书法艺术中的一 朵奇葩。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如展中国古钱数百枚,陈 览于绿窗绮几之间,实可令人赏心悦目,玩味无穷,可收 到不是碑拓而胜似碑拓之效果。

     古钱的研究、欣赏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形制、 制作、文字和图型等,而且还应包括研究社会的生产力和 同这种生产相适应的各种典章制度,包括研究当时政治、 军事、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若此,我们方能摆脱过去 大多数古钱收藏者忽略制作,偏重文字,斤斤于色净肉 好,戚戚于珍常多寡,范围狭隘,学识疏陋的局限。

     从南北朝开始,收集和鉴赏古钱逐渐形成风气,尤其 是清乾嘉以后,此风日甚一日,古钱的价值也越来越高, 变为有利可图的商品,于是伪品充斥,有的甚至可以乱 真。鉴赏古钱时,辨别真伪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辨伪首 先要了解货币发展的历史,其次是注重文字、形制,还要 讲究制作和锈色,可从作伪方法上入手,亦可从锈色上入 手.还可以从铸造史角度入手,方法多种多样,可综合运 用。鉴别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凡文字不符,制作不 合,均应从严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