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讲座时间:   发布者: 南江博物馆   查看: 0
  • 【摘要】:群众路线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孕育和形成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进红色旅游景区、红色纪念馆,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从群众路线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启示,从革命纪念地、红色纪念馆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中吸收正能量,红色纪念馆日益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课堂,红色旅游也日益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位于南江县光雾山镇北七公里“川北第一村”铁炉坝村,是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为中心扩建而成,由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赵明恩烈士墓、史迹陈列室、南江革命史陈列、南江古文化橱窗、广场主题雕塑、红军纪念林等七个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4.7亩,展厅面积540平方米,展示文物157件,其中三级文物22件。巴山游击队纪念馆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也是AAAA光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内重要的旅游景点。


    1935年2月初,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主力北上,组建了“巴山游击队”,又称“川北边区守留阵地游击队”、“川陕边区游击队”、“川北游击队”和“红31军”等。直到1940年5月,这支队伍还战斗在大巴山茫茫林海里,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展开长达5年的浴血奋战,因此又被称为“最后的红军”。如今仍有一位九十高龄的老游击队员健在。


     一、以先辈先烈作标杆,将加强党性修养贯穿活动始终

    在严格落实中央、省委“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将教育实践活动根植于南江红色文化,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坚持学传统增素养,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打造成全县乃至全省知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党性党史教育基地,邀请健在的老红军、老游击队队员、老党员来纪念馆作报告、讲传统、谈经历,引导广大参观群众积极从红四方面军、巴山游击队的战斗历程、赵明恩等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和王瑛等先进典型的为民情怀中汲取营养,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解为全县各级党组织注入群众路线正能量,将加强党性修养贯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


    二、充分挖掘红色内涵

    深挖红色纪念馆的内涵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文化内涵是红色文化的灵魂,只有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探寻红色文化的传承规律,提升红色文化的品质,揭示红色文化的崇高精神,红色文化才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利用红色文化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事半功倍,效果明显。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文化的精神层面。一是要加强馆史研究,深挖文化特质。二是要抓住文化主题,凸显自身特色。三是外化红色文化,解读文化内涵。要以艺术的手段外化红色文化,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艺术包装。每一首红歌、每一个经典、每一个故事、每一句箴言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游击队,进巴山,满山洒下红传单,一张传单一把火,巴山老林红了天……”这首至今仍被当地老人传唱的歌谣,道出了当时游击队在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深受百姓欢迎的盛况。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分三个部分讲述了巴山游击队创建的背景和五年的战斗历程,一是南江县革命史;二是巴山游记对斗争史、三是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复原陈列,通过复原陈列,一件件扎红绳的大刀、自制的长矛,诉说着游击队员们当年浴血奋战的场面。


    三、开辟实践教育课堂

    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打造群众路线教育实境课堂,让“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教学”。与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合作开展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新党员现场入党仪式、红色警醒教育等,使广大干部群众身临其境感受学习巴山游击队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亲身感受到了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了讲解员通知的热情大气的风尚,不仅开阔了同志们的眼界,还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活动中加强了学生的文明礼仪、集体意识和自我展现等多方面教育。更增强了人们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极大的改进了各级干部的工作态度,促进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重大的教育意义。

    四、开展广泛交流平台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党同志通过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此,可以分批次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工业企业先进个人和学生代表到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开展缅怀感思活动。邀请尚健在的游击队老战士现身说法,以他们的独特视角,畅谈自己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体会和做群众工作的事例经验,教育启迪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在相关网站开设专栏,让广大网民走进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缅怀先烈,畅谈感悟。定期举办“群众路线”专题讲座,深入开展专题讨论,谈体会、明思路、作承诺。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反思自己对待群众感情上是否真实、工作上是否扎实、作风上是否务实、生活上是否朴实。


    五、实地感悟体验反思

    红色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近年来红色旅游日益火爆,就是因为人们在红色旅游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是美的,红色热土承载的红色文化也是美的。革命老区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和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使旅游者在愉悦中感受山河之美,体验华夏民族的博大精深,感悟那段烽火连天斗争岁月的艰辛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从而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红色旅游也成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红色旅游这一时尚方式将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大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江县充分利用本县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组织各级干部,实地考察体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了解革命先辈们贯彻群众路线的典型事迹,感悟我党群众路线正确英明,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就,迅速改进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获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红色纪念馆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学习红色纪念馆,感知红色精神,学习革命先烈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情怀,提高认识,改正思想,自觉树立起为人民服务和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简介】 何阳 (1977—),女,四川南江人,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南江县博物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主要从事宣教及办公室工作。

     

         【参考文献】:

        刘建平、伍先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创新模式》,红色旅游网。
        方世敏、阎友兵、刘建平,《红色旅游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陶天峰,《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阎友兵、陈非文、方世敏、刘建平,2009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